没请律师,自己也能打官司。盛律师教你怎么快速读懂、适用法律条款

昨天写了一篇没请律师,自己去开庭,请记住这几件事。盛律师”用心砸自己饭碗”了,没想到,有不少人喜欢,然后评论说自己马上要开庭。这有点出乎我意料,没想到这么多人不请律师,自己打官司。

看来其实有相当部分案子比较简单,当事人能快速上手,自己打官司。那既然有这么多人需要,我就接着给这部分人再来点攻略(继续砸自己饭碗来了)。一些立案流程部分,我之前写过网上立案流程(广东省)详细图文教程,大家照着做应该能立案了。

不过其实还有个大问题,普通人要先克服,才能独立打官司。那就是不请律师,很多人看着那些法律条文,感觉每个字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就看不懂了。不知道怎么找到和自己案情相关的条款,也不知道怎么理解这些条款。还害怕有一些自己没意识到部分,比如到底提供哪些证据之类的。

作为一个执业多年的经验丰富的律师,我就教大家几招,让你自己也能快速理解,适用好法律条款,来为自己保驾护航。

1. 快速知道问题对应的法律规定

第一步就是快速知道你的问题对应哪些法律条款。这里我推荐用人工智能,直接把你的案子尽量详细的说给人工智能,比如元宝,或者我的 AI 分身。现在的人工智能足够强大了,基本能给出不错的方向。

我来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你有这样的困惑:

朋友借我10000元,我给的现金,没有借条,没有转账记录。我微信问他要,他说周一给我,但到现在还没给我,我能起诉吗?

直接拿来问我的智能助手分身,AI 分身已经给出了很好的回答。我直接贴出来,大家也可以看看:

AI 分身回答 1

AI 分身回答 2

当然这里我也提醒下,AI 目前 有时候会胡编乱造。对于 AI 回答的内容,你要学会去核对。特别是法条部分,一定要核对。比如人工智能提到民法典 679 条,你就去看看这条到底说啥。法律呢,一般有一些最权威的官方版本,你可以去这几个地方,比如民法典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还有最高检最高法网站上的司法解释,以及各地方法院的官网。

2. 学着理解法律条文

当然了就算找到条文,你也要理解才行。法律条文看着长,其实都是一个逻辑:“谁”+“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应当/必须做什么”+“(如果不这么做)会怎么样”

我来拆一个例子,比如《民法典》里关于还钱的规定,你不用去记第几条,只要理解它的精神。法条可能会这么写(我用大白话转述一下):“张三借了李四的钱,约定了还款日期。到了日期,张三应当把钱还给李四。”

你看,拆开了就很清楚:

  • 谁? 借钱的张三(债务人)和借出钱的李四(债权人)。
  • 什么情况? 到了约定的还款日期。
  • 应当做什么? 张三要把钱还了。
  • 会怎么样? 如果不还,李四就可以去法院告他。

读法条的时候,特别注意这几个词:“应当”、“必须”:这是强制要求,没得商量,必须这么做。“可以”:这是给了你选择的权利,你可以做,也可以不做。“不得”:这是禁止,绝对不能这么做。

3. 联系自己的事,对号入座

光看懂法条还不够,得知道怎么用到自己身上。你就问自己几个问题:这个法条说的是我的情况吗?法条里说的“谁”,对应的是我,还是对方?法条里要求的条件,我都满足吗?法条给了我什么权利?我能做什么?

比如,还是上面借钱的例子。如果你是李四,法条就告诉了你:到了还款日,你就有权要求张三还钱。如果他不还,你就有权去起诉。这就是你的法律武器。

还要注意法律条文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有时候,一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分散在好几个法条里。你看完一个法条,可以顺着看看它的“邻居”——前后几个条文。它们通常是解释、补充或者限制前面那个法条的。

另外,如果还有精力,可以关注一下“司法解释”。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对怎么具体使用某个法律的说明,非常重要,相当于官方的“使用指南”。我之前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法律条文那么多,为啥还需要司法解释?盛律师一文带你看懂司法解释

盛律师想多说几句

最后盛律师也要提醒下,如果自己分析完,还是有不懂、不确定的地方。这时候 可以花一点点小钱,把你的问题和你自己的理解说给律师听,让她们给你把把关,看看有没大方向问题。因为你学了很多了,这时候和律师沟通起来效率也高,甚至能知道律师有没有忽悠你。沟通时间也能省不少,花的咨询费也少。

我也提醒大家,别在网上随便搜个文章就当法律依据,要知道文章有些错误难免的,盛律师写的有时候也有些许错误呢。另外法律也是发展变化的,你看的文章可能过时了都。所以还是要自己融会贯通,把法律条文和自己的案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用好法律。

最后呢,要知道法律很复杂,如果你的案子牵涉的金额很大,或者情节特别复杂,我还是建议你咨询靠谱的律师。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能最大限度保护你的利益。

盛菲

广东瑞轩律师事务所
执业律师/腾讯员工好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