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狗咬人,投喂者要不要赔偿?小盛律师 2025 最新解读
- 23 Mar, 2025
作为爱宠人士,今天咱们聊一个特别的话题。“给流浪狗喂吃的,流浪狗咬人后,投喂的人要不要赔?”
别急,先别翻白眼,这可不是“标题党”,而是实实在在的法律难题。流浪狗咬人的事儿,频频冲上热搜,法律责任却让人摸不着头脑。今天,盛律师就带你扒一扒这个话题,看看投喂流浪狗的你,会不会为它的“恶行”买单。
案例揭秘:投喂流浪狗,咬人后咋整?
先来看个真事儿,保证让你大跌眼镜!2021年,上海闵行区,一位吴先生在羽毛球馆挥汗如雨,结果不小心踩到一只流浪猫的肚子,自己摔了个十级伤残。吴先生气炸了,把羽毛球馆和经常投喂这只猫的员工肖某告上法庭。法院咋判的?肖某得赔!为啥?因为肖某长期投喂这只流浪猫,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管理”关系。换句话说,肖某不是猫的主人,但喂着喂着,猫跟他“绑定”了,所以得承担部分责任。
再看个更“惨”的案例。2022年,陕西一位方先生在小区散步,被一只流浪狗咬伤,医药费花了3000多块。方先生找到经常投喂这只狗的徐先生索赔,徐先生急了:“我就是心善喂了几顿饭,凭啥让我赔?”结果,法院判徐先生赔医药费。为啥?因为徐先生长期投喂,流浪狗都赖上小区了,增加了伤人风险,得担责。
看到这,你是不是觉得有点“冤”?投喂流浪狗是爱心,怎么还赔钱了?别急,咱们一步步分析。
法律意义上,投喂者算不算“主人”?
先搞清楚法律上的 “动物致害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245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得赔。简单说,谁养的狗咬了人,谁掏钱。可流浪狗没人养啊,责任谁来背?
这就引出了关键问题:投喂者算不算“管理人”?法律上,管理人是对动物有实际控制、照管的人。比如,你邻居常帮你遛狗,他可能就是“管理人”。但投喂流浪狗算“管理”吗?
答案是:看情况。法律没明说投喂者自动成管理人,得看具体行为:
- 偶尔投喂:路过扔块骨头,或许没事,你不算管理人。
- 长期投喂:每天固定时间、地点喂,狗都认得你了,甚至跟着你跑,那法院可能认为你对它有“管理”或“控制”。
上海和陕西的案例里,法院都觉得投喂者长期喂,已经是“事实上的管理人”,所以得赔。
投喂者的“罪与罚”:赔多少?咋赔?
假设你被认定为“管理人”,得赔多少?动物致害责任一般是“无过错责任”——不管你有没有错,狗咬了人你就得赔。当然,如果受害者自己作死(比如逗狗玩),责任可以减轻。
在流浪狗咬人案件中,法院会看情况定责任比例。比如:
- 上海案例:肖某喂流浪猫,猫常在羽毛球馆晃悠,增加风险。法院判肖某赔30%,羽毛球馆赔70%。
- 陕西案例:徐先生长期喂狗,狗常驻小区。法院判徐先生全赔医药费。
赔多少不是固定的,得看你喂了多久、喂了多少次,还有狗咬人跟你喂食有没有直接关系。
虽然法律没禁止投喂,但这事儿可能让你摊上官司。尤其:
- 长期投喂:容易被认定为“管理人”,狗咬人你就可能赔。
- 投喂地点:在小区、公园这种人多的地方喂,吸引狗聚集,风险更大。
- 投喂方式:喂的时候不注意安全,比如引狗靠近人群,也可能被认为有过错。
所以,投喂流浪狗是善举,但也得悠着点,别让爱心变成“坑”。
投喂的正确姿势
咋办?不喂了?当然不是!爱心不能停,但得聪明点。小盛律师给你支几招:
- 偶尔投喂:别天天喂,减少被认定为“管理人”的风险。
- 选安全地儿:人少车少的地方喂,别在小区、公园扎堆。
- 保持距离:喂的时候别太亲近,别引狗靠近人群。
- 考虑领养或救助:真想帮忙,领养回家,或者联系救助站,让专业人士接手。
爱心不分大小,法律风险得防。
法律的“灰色地带”:争议不断
实话实说,投喂者责任在法律上还是个“灰色地带”。不同法院判法不一,有的赔,有的没事。为啥?法律没明确规定,法官只能看情况自由裁量。
比如,2021年遵义市,一老人被流浪狗撞倒受伤,法院认为投喂者万某经常喂,已经是“豢养行为”,得赔。可有些案例,法院觉得投喂只是善意,不算管理,不用赔。
这种“同案不同判”,说明法律的复杂性。所以,摊上事儿别硬扛,赶紧找盛律师帮忙。
盛菲
广东瑞轩律师事务所
执业律师/腾讯员工好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