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把频繁打骚扰电话的银行告了,获赔 5000元。不去做律师有点亏才哈哈

早上在家正忙着整理诉讼材料呢,看到某银行 95588 的电话打过来,刚好写材料累了,想休息下,就顺手接了电话。不出所料,一听就是 AI 语音,在那里给我推销贷款。哎,现在贷款骚扰电话真的是永远接不完啊。

我跟各位朋友说说我的情况,每天总有 2、3 个骚扰电话,其中放贷款的居多。作为律师,我又怕错过当事人和法院电话,每个电话我都要去接。以至于为了不被骚扰电话轰炸,我办了两个手机号——一个办案工作用,另一个专门被迫接骚扰电话

中间咱也尝过各种防骚扰办法,收效甚微啊。本来我都放弃抵抗了,结果今天我看到一个硬核网友的操作,让我眼前一亮啊。不得不说,这网友不来做律师,真的有点亏才啊。是律师界的一大损失,是广大当事人的一大损失啊

他做了啥呢?简单说,他把频繁打骚扰电话的银行告了,最后获赔 5000 元!真勇士啊,又懂法又坚持的勇士,真实”以牙还牙,以法治骚”。来,盛律师给大家划划重点,也欢迎各位也去试试,去治治这狗皮膏药般的骚扰电话。

投诉到起诉,一路硬刚

事件经过是这样的,我来给大家梳理梳理:

  1. 今年 2 月底到 3 月初,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官方号码 4001755555,连续给网友小张(化名)拨打推销电话。
  2. 3 月 5 日,小张忍无可忍,第一次在金融消费者保护服务平台小程序上投诉,要求对方停止骚扰、负责人道歉,以及赔偿 200 元精神损失。
  3. 投诉还是有用的,招行回电了,说设置了屏蔽,然后话务员道歉,还要送点”小礼品”。小张拒绝(赞,不被蝇头小利所诱惑)。
  4. 3 月 6 日至 10 日,推销短信又来了 3 条,哎,投诉了电话换短信来骚扰,真的是狗皮膏药。小张二次投诉,这次顺便做了功课。查了下对方公司注册地在上海浦东,翻了翻《民法典》1033 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小张还找了判赔 500 元的先例。小张这很专业啊,一套操作下来和律师比也不逊色。
  5. 招行继续想用小礼品和口头道歉摆平,小张放话:再不解决,就走法律程序(太漂亮了,支持你哈哈哈)
  6. 3 月 22 日,小张向浦东法院起诉。起诉之前他又看了裁判文书网,发现有案例判赔 3000 元,于是在开庭当天把诉讼请求金额改成 3000 元。我之前就教大家自己起诉可以去裁判文书网搜类案作为参考,该不会是从我这学的吧,哈哈。
  7. 招行愿意赔 3000 元但不肯书面道歉。小张坚持必须留书面痕迹。
  8. 最终双方调解。招行赔偿 5000 元现金,并形成法院出具的《调解笔录》——既拿到了钱,也留下了书面证明。

大家看完感觉如何,小张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法律是玩真的,是会保护每个人的。但前提是你得懂法,知道利用法律,知道收集收集才行。

法律干货,收藏起来

我是很鼓励更多的勇士出手,治治这狗皮膏药般的骚扰电话。先来给大家点法律依据撑腰,《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

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1)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这里提到了生活安宁,我们可以理解公民在私人生活空间中,享有免受不法侵扰,保持安稳、宁静生活状态的权利,这个是隐私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包括物理空间上的安宁,也包括精神和心理上的安宁,不被外界的噪音、骚扰、窥探等不当行为所侵扰。比如住宅安宁,日常生活安宁和通信安宁。

如果对方侵犯了你的生活安宁,你可以要求对方停止侵害,排除妨害,赔偿损失。当然了,难点在于你要能证明对方的骚扰行为具有过错造成精神损害有因果关系。然后就可以主张精神抚慰金,具体金额由法院酌定,结合骚扰次数、持续时间、态度等因素综合判断。

这次小张的赔了 5000 元,也还算可以,可能法院的人也被骚扰的够呛,有同感知道多烦。

实操指南来了

如果你也不堪其扰,想自己去诉讼,我来给大家点具体实操指南。

第一步呢,要留证据。证据是最重要的,我每篇文章都会说,证据是诉讼的灵魂。具体来说,保存通话记录、短信截图。记录骚扰的频率、时间段。投诉平台(如金融消费者保护服务平台、12321 等)的受理回执。

然后呢先投诉,后起诉。多数机构怕黑记录,你正式投诉后往往会收敛,哎,这些机构就是欺软怕硬,怕你认真。投诉无果,咱就起诉吧。诉讼请求要”有理有据”,金额不要狮子大开口。参照现有判例,大多支持 300~5000 元区间。核心诉求是 停止骚扰+书面道歉+合理赔偿

不过这里有个难点,就是怎么知道电话号码是哪个机构的呢?这个确实难,大家要自己想办法了。

另外呢,我再多少一点,就是如果只是销售一次性呼出一般不违规,但频繁、拒绝后仍持续就是骚然了,就是侵权。此外,这里的精神损害赔偿,无需去医院开诊断。骚扰次数、持续时间、本人的合理陈述,加上对方的通话记录,法院即可酌情认定。

盛律师说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对骚扰电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觉得麻烦,不值得。可正是这种纵容,让机构心存侥幸,越打越凶。

如果你也被骚扰电话、短信轰炸,别只会拉黑,可以保存证据、勇敢投诉、必要时上法院。都像这位硬核网友一样的话,那骚扰电话可能就被治好了。

盛菲

广东瑞轩律师事务所
执业律师/腾讯员工好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