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还手不再认定互殴?2025年新规下可以大胆见义勇为了~

他都打我了,我凭什么不能还手?警察来了,凭什么说我们是’互殴’,各打五十大板?

这样憋屈的话,我听过太多次了。以前呢,因为正当防卫和互殴的界限模糊,很多人吃了哑巴亏。甚至看到别人被欺负,想上去帮忙,都得掂量掂量,生怕把自己也绕进去。

我之前写过一篇打架还手算正当防卫还是算互殴?小盛律师 2025 最新解读,里面好多人评论,讲自己的经历,看得出来,以前确实很容易被认定互殴。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在现场,场面混乱,双方可能都挂了彩。警察一来,很难立刻分清谁是谁非。为了省事,或者说为了公平,干脆就各打五十大板,认定为互殴。

但这就导致了一个很坏的结果:助长了坏人的气焰,也寒了守法者的心。从我前面文章评论区也能看到大家确实很憋屈。

但今天,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出台,对互殴和正当防卫的认定,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可能会改善现在的局面。

明确区分”还手”与”互殴”

新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给出了明确的标准,就是要把谁先动手和为什么还手这两个问题搞清楚。我给大家划2个重点:

  1. 动机是关键:你是为了防卫,还是为了打架?如果对方先动手打你,或者正在对你进行不法侵害,你为了保护自己,阻止他,这才叫正当防卫。如果只是因为一点口角,双方都有打架的意图,你一拳我一脚,那就是互殴。

    举个例子:有人无缘无故上来给你一巴掌,你为了制止他继续施暴,推他一把或者还击,这是防卫。但如果你们俩吵架,越吵越凶,互相指着鼻子说”你动我试试”,然后真打起来了,这就是互殴。

  2. 别超”必要限度”:防卫不是报复。法律给你还手的权利,是为了让你制止不法侵害,不是让你反杀后泄愤。什么叫”必要限度”?就是你的防卫行为,和对方的侵害行为,强度和性质要大致相当。

    再举个例子,对方已经停手了,不打了,或者已经跑了,你追上去继续打,那性质就变了,就可能构成防卫过当,甚至是故意伤害了。

旗帜鲜明地为”见义勇为”撑腰

这次新规,最让我觉得提气的一点,就是旗帜鲜明地给”见义勇为”撑腰。以前大家最怕什么?怕好心办坏事,救了人,自己反倒惹上麻烦。现在,白纸黑字地告诉你:不用怕!

明确规定了为救助他人而防卫,免除处罚。只要你是为了保护正在受欺负的人(尤其是老人、妇女、儿童),你的还手同样是正当防卫。只要没超过必要限度,不仅不会被当成”互殴”,连治安管理处罚都会免除。

另外新规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要求公安机关在处理这类案件时,必须充分调查,不能再简单地”和稀泥”。他们有责任去查清楚谁是真正的不法侵害人,谁是防卫方。这就在制度上,为正当防卫和见义勇为的行为,上了一道保险。

这个很重要,以前没这些规定,落实下来可能动作变形了,现在强制要求,相信后面情况会改善很多。所以,以后再遇到不平事,咱们心里的底气能更足一些,也可以少很多后顾之忧。

盛律师说

在盛律师看来,被别人挑衅,咱还是尽量避免让冲突升级。当然如果真被人打了,以后想还手也是可以的,但要尽量控制好力度,不要超过必要限度。同时也找一些有摄像头的地方,这样方便后面举证。

说实话,这次新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还是很给力的,法律正在努力跟上咱们老百姓最朴素的正义感,那就是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盛菲

广东瑞轩律师事务所
执业律师/腾讯员工好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