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法院立案被退回?这 5 个原因 90% 的当事人都不知道
- 04 Jun, 2025
不少朋友都跟我吐过槽:“盛律师,我这材料准备得好好的,怎么法院就是不给立案呢?” 这事儿确实挺让人头疼。其实不止普通朋友立案被退回,律师们立案有时候也会被法院退回。
法院为啥这么喜欢打回大家的立案请求呢?我今天给大家简单总结了几个原因,能最大可能的避免立案被退回。
管辖法院没找对?
凭我执业的经验来看,最常见的被退回的理由就是法院管辖不对,也就是说你去错法院了。有纠纷可不是随便找个法院就行,要去有管辖权的才行。我之前写过文章专门介绍法院管辖权:想起诉,但找哪个法院?去错地方不受理哦!小盛律师带你搞懂“法院管辖权”。
这里再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借钱、买东西、合同纠纷这些,一般是去被告住的地方,或者合同约定的履行地法院。如果是被人打了、东西被损坏了:可以去事发地,也可以去被告住的地方法院。如果是房子地皮的事儿(不动产纠纷),这个没得商量,必须是房子、地皮所在地的法院管。
我老跟来咨询的朋友说,千万别图省事,在家门口随便找个法院就递材料。这法院的门要是敲错了,来回折腾,费时费力不说,还耽误正事儿。
原告、被告没弄清?
第 2 种可能就是原告、被告没弄清。首先你有原告资格不?这事儿跟你有没有直接利害关系?我举个例子:你朋友借了别人的钱要不回来了,你看着着急,想替朋友去告状,这就不行。因为欠钱这事儿,跟你没有直接的法律关系,你不是“正主儿”。得是你自己借出去的钱,你才能去告。
再比如公司一旦注销,法律上就等于“不存在”了,自然不能再以公司的名义去告状。还有就是小孩子,比如还没满18周岁的,法律上认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告状打官司,得由他们的父母(法定代理人)或者法院指定的其他监护人代为出面。
此外,告错人的情况也不少见,有时候错的可真是五花八门。我见过有当事人,辛辛苦苦准备了一堆材料,结果发现靶子都瞄错了。比如,本来是跟张三发生的纠纷,结果你把李四告了,那法院肯定不会受理。有时候同名同姓也容易搞混,所以核对身份信息特别重要。
被告的姓名、身份证号、公司的准确全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这些信息但凡有一个填错,法院在核对时发现对不上,就可能直接把你的材料退回来。这些细节真的都很重要,千万别大意。
诉讼请求没说清
还有一类情况就是诉讼请求没说清。跟法院打官司,你得明确告诉法官,你具体想要什么结果。比如,上来就一句“要求赔偿损失”,这让法院怎么审?到底是要钱还是要东西?要多少钱?都得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法官最怕当事人说“要求赔偿一切损失”。 “一切损失”是多少?法院可没法帮你猜。你得把损失一项一项列出来:医疗费多少、误工费多少、交通费多少等等。
举个例子: 小张被小李打了,小张去起诉。
- 不清楚的写法: “要求小李赔偿损失。”
- 清楚的写法: “请求判令被告小李赔偿原告小张医疗费人民币5000元、误工费人民币3000元、营养费人民币1000元,共计人民币9000元。”
有时候不光是要钱,可能还要别的东西。 比如邻居漏水到你家,你可以要求他停止漏水,并修复你家受损的墙面。具体怎么修,达到什么标准,也尽量写清楚。如果是名誉侵权之类的,你可能要求对方公开赔礼道歉。在哪个范围道歉?通过什么方式道歉(比如书面、报纸上)?这些都可以作为诉讼请求提出来。
总之,你的诉讼请求越具体、越明确,法院就越容易理解你的意图,审理起来也越顺畅。含含糊糊,法官也犯难。
证据材料不齐全
证据材料不齐全,也是法院退回立案请求的常见原因。打官司,说白了就是打证据。你说你有理,凭什么?就得靠证据说话。
关键证据一个都不能少。合同纠纷,你不能没合同吧?除了主合同,像补充协议、往来邮件、微信聊天记录里涉及合同内容的,都可能是重要证据。
如果是交通事故,不能只自己嘴说。交警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划分责任的重要依据。此外,现场照片、行车记录仪视频、修车发票、医疗费单据等,都是有力的证据。
证据一定要充分,千万别嫌麻烦,很多时候,案子的成败就取决于一两份关键证据。在提交材料前,你得仔仔细细梳理一遍,看看哪些是必须的,哪些还能再补充,做到有备无患。
过了诉讼时效
这个最让人替当事人可惜。明明占着理,就因为拖过了时间,法院想帮你都难。一般民事纠纷,从你知道或者应该知道自己权利被侵犯那天算起,有3年的时间可以去告状。记住了,是3年!
我前几天也刚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讲民事案件中的诉讼时效问题:民事诉讼时效到底是多久,怎么中断诉讼时效?盛律师一文带你了解清楚。
盛律师建议
如果要起诉,立案材料准备好了,别急着交,对照着我说的这些,自己先仔仔细细检查一遍。另外呢,所有交上去的材料,自己手里一定要留一份复印件,以备不时之需。
立案被退回的话,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毕竟连经验丰富的律师有时候也立不上案。关键是得弄明白为啥被退,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如果法院通知你补充材料,别拖延,抓紧时间弄好交上去。及时改正,多沟通,大部分情况还是能顺利立上案的。
盛菲
广东瑞轩律师事务所
执业律师/腾讯员工好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