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平均收入、消费还会影响赔偿金额,盛律师 2025 最新法律赔偿科普
- 24 May, 2025
发生不幸,涉及到法律赔偿问题时,很多人都一头雾水。不少人会问:到底能赔多少?怎么算的?是不是法官拍脑袋定的?其实啊,法律上的很多赔偿项目,它有一套自己的计算标准,然后还和咱们老百姓的平均收入水平挂钩。
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让赔偿有个相对客观、统一的依据,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赔偿标准能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今天,我就来给大家捋一捋,哪些赔偿会参考这些“平均工资”、“平均收入”等。
工伤赔偿基数
我之前写了一些工伤赔偿的文章了,比如工伤赔偿标准,全国统一还是各地有差异?盛律师2025年最新梳理,工伤赔偿里有些项目,比如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更多是和职工本人的工资挂钩,这里我前面文章讲了的。这篇主要说的是和“社会平均收入”,“社会人均消费支出”等关联最紧密的工亡补助金。
我总结了下主要就是一次性工亡补助金:这是工伤导致职工死亡后,给近亲属的一笔钱。它的标准是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这个数据国家统计局每年都会公布的,比如 2024 年的,可以在 2024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看到。
人身损害赔偿
人身损害赔偿是咱们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最多的,比如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等造成的人身损害。这类赔偿中,和平均收入挂钩的主要有下面这些了。
死亡赔偿金:如果造成了他人死亡,要赔死亡赔偿金。以前区分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标准不一样。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推行城乡统一标准,这是个好趋势。
这里根据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这里各地基本都会公布每年的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如我在的广州地区,根据2024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436元。
还有一个残疾赔偿金:如果造成了残疾,计算方法和死亡赔偿金类似,也是以上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数,根据伤残等级(从一级到十级,一级最重100%,十级最轻10%)和赔偿年限(一般也是20年,年龄因素同死亡赔偿金)来计算。
此外还有被扶养人生活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标准 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像广州的话,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50496元。
误工费这里比较复杂些。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在人社通会有公布,比如 2024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情况,像 2024年,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2452元。
国家赔偿
这里最典型就是侵犯人身自由,比如,一个人被错误拘留、逮捕了,每天赔多少钱呢?
《国家赔偿法》规定了,按照作出赔偿决定时上一年度全国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这个“职工”范围,具体实践中通常是参考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再除以全年法定工作天数。说白了,就是每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那个城镇上班族(非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拿来当基数。
像 2025 年 5.19 日起,就按照每天 475.52 计算。
赔偿基数问答
问题:这些赔偿为啥要和平均收入或者消费挂钩呢?
法律这么规定,主要是为了公平。用一个相对公开、透明、且随经济发展动态调整的数据作为参照,可以避免法官主观臆断,也让赔偿数额能基本反映当地的生活水平和经济状况。
问题:这些“平均数”去哪儿查?
这些数据,比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等,通常都是由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比如国家统计局、省统计局、市统计局)每年定期公布的。大家可以在官方网站上查到。
盛律师建议
了解这些是为了下次有需要的时候,能做到心里有数。这里的标准是动态的,每年可能都在变,所以具体计算时,一定要用最新的数据。
另外我也再提醒下,证据是王道。虽然有这些公开标准,但具体到每个案子,比如你的实际收入、你的伤残等级、你需要抚养的人数等等,都需要扎实的证据来证明。
盛菲
广东瑞轩律师事务所
执业律师/腾讯员工好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