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婚离每个人并不远~真实案件带你了解骗婚背后的法律知识

最近,有朋友私信问我:“有人通过假结婚骗彩礼,这算诈骗吗?能判刑吗?”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一些案例。今天,咱们就聊聊身边的骗婚案例,看看怎么才能被以诈骗罪判刑。

典型骗婚故事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听过这样的案例吧,特别是经济不是很发达,男多女少的地方。张三呢,是个老实的小伙子,快三十了还没结婚,家里人都很急。这不,终于有个机会,经媒人介绍认识了小杨。两人见面后,小杨表现得很温柔,双方很快定了亲。

张三家拿出全部的积蓄,甚至还借了钱,最终凑了 30 万元彩礼,还买了5万元的黄金首饰。张三终于如愿举行了婚礼,结果小杨住了几天就找借口离开,拉黑了张三微信,也不接张三电话。

这里故事的一个结局是:张三一家后来多方打听才发现,小杨的“哥哥”“嫂子”都是假的,户口本也是伪造的。于是去报警,警方呢也很积极帮着查,最后查明这是一场有组织的骗婚,涉及多人团伙,并将多人全部抓获到案。

类似的骗婚并不少,但可能结局不像张三这个了。

二、骗婚算不算诈骗罪?

骗婚算不算诈骗罪呢?简单来说,骗婚如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财物,就可能构成诈骗罪。比如,假扮亲属、伪造身份、谎称愿意结婚,这些都是“虚构事实”。《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可判七年以上。

这里怎么算数额巨大,怎么算数额特别巨大,看我之前的文章:数额较大、巨大、特别巨大的认定标准,这样赚钱很刑

但是呢,现实中,骗婚要定诈骗罪并不容易。为什么?有几个理由:

  1. 主观故意难证明:你得证明对方一开始就没打算履行婚姻义务。如果对方辩称“只是感情不合”,很难直接认定是诈骗。
  2. 证据收集难:彩礼往往是现金交易,聊天记录、协议书等关键证据可能缺失。有的地方结婚也不会去要看对方身份证户口本之类的,都没对方身份信息。骗婚的套路无非是“快订婚、拿彩礼、找借口跑”。但要让对方吃“刑事的苦头”,证据得扎实。我在每篇文章都强调,证据、证据还是证据!!

这种彩礼纠纷,其实很多时候很难界定是民事纠纷还是刑事犯罪。你去报案,证据不是特别充分的话,办案民警会说不是诈骗,建议你走民事诉讼,找法院起诉。

真实案例:骗婚被判刑

好了说了这么多,咱们看一个真实案例吧。2024年,宁夏同心县法院审理了一起骗婚案。被告人罗某伙同他人,组织了五起骗婚,涉案金额高达93.9万元。他们怎么干的?

  1. 套路:找年轻女子假结婚,安排“哥哥”“叔叔”陪同,伪造户口本、身份证,租房冒充“女方家”。
  2. 分工:有人负责拉线,有人演亲属,有人教“新娘”怎么骗信任。
  3. 跑路:彩礼到手后,“新娘”住几天就跑,团伙分赃。

法院查明,罗某等人明知是骗婚,仍积极参与,构成诈骗罪。罗某被判十年有期徒刑,罚金十万元,其他同伙也分别获刑。这类案件里,金额大、组织化程度高、证据确凿,判刑的可能性就高。

骗婚被认定诈骗判刑结果

但我再次强调,不是所有骗婚都能判刑。网上不少人都吐槽,被骗婚后,受害人报警后,警方因证据不足只当民事纠纷处理。所以,定诈骗罪的关键是:证据要能证明对方一开始就没想结婚,而是奔着钱去的。说实话,很难很难。。。

这个案例中,这伙人做的太嚣张了,在同一个地方多次用相同手段骗了好多人,最终在诸多证据的支撑下,才被判刑。

盛律师的实在建议

我个人看来,防骗婚比追责更重要。给大家几点建议:

  1. 查身份:相亲时,别只看对方甜言蜜语。核实身份证、户口本。
  2. 留证据:彩礼支付、聊天记录、订婚协议,都要留好。微信转账、录音也能当证据。
  3. 慢定亲:别被催婚冲昏头。多接触几次,观察对方态度。如果对方急着要彩礼,十有八九有问题。
  4. 报警要及时:发现被骗,第一时间报警,别拖。走民事诉讼的话,也能要回彩礼,但时间越长越难追。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

骗婚的背后,往往是有人利用了信任和对婚姻的渴望。盛律师希望大家擦亮眼睛,保护好自己和家人。愿大家都能遇到真心人,少走弯路!

盛菲

广东瑞轩律师事务所
执业律师/腾讯员工好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