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缓刑,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盛律师总结了 5 个常见疑问
- 23 Jun, 2025
你知道很多人认罪认罚的一大动机是啥吗?答案必须是”缓刑”。对于很多犯罪事实清楚的案件,嫌疑人最大的诉求就是争取缓刑。我就经常听当事人家属来咨询:
盛律师,您看他这个情况,能不能争取个缓刑?
只要能判缓刑,不用进去,我们做什么都愿意。
为什么大家对缓刑这么”执着”?其实道理很简单。一头是高墙电网,四堵墙,和家人和世界隔绝;另一头是虽然戴着”紧箍咒”,但还能正常生活,陪在家人身边。这个选择题,十个人都会选择的吧。
虽然缓刑听起来很”美好”(怎么听起来有点残忍),但很多人其实对它有不少疑问和误解。盛律师今天总结了 5 个关于缓刑的常见疑问,帮大家好好理解理解缓刑。
1. 缓刑到底是什么?
其实很多人有个误解,觉得判了缓刑就等于没事了,相当于无罪了,这可是完全错误的。
缓刑的意思是”暂缓执行刑罚”, 首先呢法院肯定是认为他触犯刑法,给他定了罪,并判了刑期。但是,法院认为暂时不把你关到监狱里,也不会对社会有太大危害。所以呢,给了你一个在社会上改过自新的机会。
当然,改过自新不是那么容易的,你需要在社区(通常由户籍地或居住地的司法所管理)接受监督和考察,这个考察阶段,就是”缓刑考验期”。
所以呢,你看缓刑不是不罚,而是换个地方执行惩罚,是从”监狱里”换到了”监狱外”。这个机会,很宝贵,但也还是有严格的条件。那要怎么样才有机会能在监狱外”改过自新”呢?
2. 怎样才能适用缓刑?
是不是所有罪名、所有人都能用缓刑?当然不是。法律有几道硬性的门槛。
首先呢要看罪名和刑期:必须是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如果罪行很重,比如故意杀人、抢劫,或者刑期超过三年,那基本就和缓刑无缘了(我们说的缓刑和死缓的缓刑不是一回事哈)。另外呢,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也同样不适用缓刑。
此外还要看社会危险性,这个是最关键的一条,也是律师努力的重点。法院会评估,把你放在社会上,你还”坏不坏事”。那法院怎么评估呢,其实也很简单,主要就是看你是不是初犯或者偶犯?犯罪情节是不是比较轻微?认罪、悔罪的态度好不好?有没有退赃、退赔,获得被害人的谅解?
你要是初次犯罪,然后又是一些轻微的罪行,认罪态度良好,还获得了被害人的谅解,那法院觉得你”坏不坏事”的概率就小很多。
从一般的司法实践来看,“取得被害人谅解”在很多案件里,是争取缓刑的关键。被害人如果谅解你了,也能间接说明你的悔罪态度,法院也觉得没社会矛盾了。当然怎么取得谅解就看你怎么做了,比如赔钱、道歉,或者其他方式。这个就看你和律师是怎么做的了,具体我就不展开聊了。
3. 缓刑怎么执行?
第 3 个疑问就是,缓刑到底怎么执行,是不是我就完全自由了啊。那必然不是了,缓刑绝不是让你自由了,在缓刑期内,你需要遵守一堆规定,这里我挑几个重要的给大家说说。
首先呢,要定期主动去社区的司法所或者公安机关报到,汇报自己的思想和活动情况。其次呢,不能随便离开你居住的城市。如果因为看病、工作等原因要出去,必须请假,批准了才能走。最后呢,司法所如果组织了学习和社区服务,必须参加。
可以说,缓刑期间你的一举一动,都在监督之下。
4. 缓刑,会留下案底吗?
会!必须会!而且这个案底会跟你一辈子!我总跟来咨询的人强调:缓刑也是刑事处罚,只要法院判了你构成犯罪,哪怕是缓刑,也一定会留下犯罪记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案底”。
这个案底的影响可是实实在在的。比如,你想考公务员、当兵,或者从事律师、教师等特定职业,政审这关就过不了。甚至在一些情况下,还会影响到子女的升学和就业。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不要犯罪。如果已经犯了错,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缓刑的后果。
5. 缓刑期内再犯事了会怎么样?
缓刑期本来就是考验期,顾名思义,就是考验你的。你要是没经受住考验,再犯事被👮♂️叔叔抓到,那后果很严重。
如果是又犯了新罪:比如因为盗窃罪判了缓刑,在考验期内又去打架,构成了故意伤害罪。那对不起,缓刑立即撤销!不仅要把之前没坐的牢补上,还要为这个新的罪名再判一个刑期,两个刑期加在一起(数罪并罚),然后进去服刑。
如果是违反了监督规定,比如不按时报到,或者不请假就跑到外地去玩,屡教不改。这种情况,情节严重的话,缓刑也可能被撤销,直接收监执行原来的刑罚。
盛律师说
法律给了”缓刑”这个出口,不是纵容犯罪,而是给那些一时糊涂、罪行不重的人一个回归社会的机会。它体现了法律的温度,毕竟苦海无涯,回头是岸啊。
如果”有幸”(怪怪的感觉)获得了缓刑,请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严格遵守规定,好好做人,这才是对自己、对家人真正的负责。人生不能走错路,但如果走错了,一定要知道怎么回头。
盛菲
广东瑞轩律师事务所
执业律师/腾讯员工好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