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要做的是筛选,而不是感动或者教育当事人。其实不止律师,任何行业都一样
- 30 Jun, 2025
之前文章评论区偶尔也看到有人评论,说现在律师不收钱就不办事,开口闭口钱。也看到有的人评论中有很多自己的”独到见解”,说哪哪都不对都不好,自己没证据也要赢。今天就刚好再多聊一点律师为什么要筛选当事人吧,毕竟自己之前在这上面也是走了不少弯路。
其实做律师久了,总能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人以为律师是救世主,能起死回生;有人把律师当心理咨询师,吐了一肚子苦水,却闭口不谈付费;更有人觉得,律师就该像老师,有义务普法,耐心解答他所有的“十万个为什么”。
这些我都能理解,毕竟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成长环境也不一样。我作为律师,经历好多后,现在越发觉得,律师要清醒、理智的筛选当事人,千万别家长式的教育当事人,或者是无私奉献般地帮助感化当事人。
为什么说筛选很重要?
过去的我,太年轻,有点理想化,曾有过“普法救世”的情怀。看到当事人不懂法,就想倾囊相授;看到当事人不理解律师工作的价值,就想费尽口舌去教育他们建立付费意识。结果往往是,你口干舌燥,对方却觉得理所当然,甚至转身去找了另一位从不废话、直接报价的律师。
后来我慢慢清醒了,认识到,大部分律师提供的是高度专业化的法律服务。时间和精力是律师最宝贵的成本,将这些有限的成本投入到那些无法转化为有效委托的咨询中,其实很不划算。
如果每一个来的当事人,你都免费、细心、耐心地解答,那你的时间就全被占用了。有的年轻律师觉得反正自己有时间,这样认真帮助别人,对方最后应该会付费的吧。从我个人长期感触下来,这也有点难,自己之前也是帮很多人解答了疑问,最后一提到付费咨询,对方就跑了。
其实现实就是这样,有的人群对律师价值缺乏认同,缺少付费意识,你再帮忙,对方也是觉得理所当然的,根本不会帮你。
所以律师要掌握一个重要的技能,就是筛选当事人,筛选出那些真正需要你、信任你、并愿意为你的专业付费的当事人。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下来,除了为当事人提供专业服务,还可以自己研究学习法律条款,或者是写文章做法律科普。
盛律师这样筛选
这里也简单分享下我筛选当事人的几个原则吧,很少,只有三条。
-
充分信任:一切合作的基础。律师与当事人的关系,始于信任,也维系于信任。如果一个潜在客户从一开始就带着怀疑、猜忌的眼光看律师,反复试探“你和法官熟不熟”,或者质疑我的专业判断,那么我也不会接受这种当事人委托的。
-
有效沟通:决定案件成败的关键。有效的沟通,是案件顺利推进的保障。我需要的当事人,是能够清晰、客观地陈述案件事实,能够理解并执行律师的建议,而不是在情绪中反复纠缠、陈述案情不清晰的当事人。有些当事人,陈述案情时夹杂大量个人情绪和主观臆断,我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伪存真,引导其回到事实本身。还有些当事人,甚至拿算命的说法来律师这里求验证,真的让人崩溃。
-
付费意愿:对专业价值最直接的认可。谈钱,不伤感情,反而是对专业最基本的尊重。律师服务和其他服务一样,付费是天经地义的,也是商业社会的通行规则。一个当事人是否愿意为你的专业服务付费,直接体现了他对你价值的认可程度。
我按照这三条筛选、实践下来,发现效果还不错。认识的一个当事人,从 2023 年开始咨询,断断续续的,每次一有问题就会来找我。每次跟老朋友一样,双方互相信任,有效沟通,当然对方也会主动支付费用。甚至最近来找我,还问我价钱还是以前的吗,有没涨价啊。
盛律师说
越来越觉得,成年人的世界,筛选比教育更重要。就拿律师行业来说,一个没有付费意识的当事人,你很难通过几句话就改变他根深蒂固的观念。纠缠下去,只会消耗自己的精力。现在我都直接把价格和收费模式清晰地告知对方,选择权交还给当事人,而不是乞求对方的认可。
其实不止律师,我个人觉得包括每个人的感情生活也是,筛选比教育对方更重要。大家找工作也是,筛选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岗位,公司也是筛选文化相符,能力匹配的员工。
放弃自己那点可怜的同情心,放弃自己尝试感动和教育的态度,去筛选就对了。
盛菲
广东瑞轩律师事务所
执业律师/腾讯员工好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