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家暴怎么办?证据、判刑、离婚,小盛律师 2025 最新实践指南
- 22 May, 2025
家,本应是温暖的港湾,是疲惫时休憩的角落。但可能大部分读者都不知道,对一些人而言,家却成了最危险、最令人恐惧的地方。做律师,见过不少这种关起门来的拳脚相加、恶语相向、精神操控……这就是大家必须正视的社会毒瘤——家庭暴力(家暴)。
我见过不少受害者在遭遇家暴时,都是无助、恐惧,甚至认为是“家丑不可外扬”,只能选择了默默忍受。但盛律师今天要告诉你:家暴绝不是家务事,而是明确的违法行为,甚至可能构成犯罪!沉默和忍耐,只会助长施暴者的气焰。
今天,盛律师就和大家深入聊聊家暴这个话题,我从下面几个方面吧::
- “他只是推了我一下/骂了我几句”,这也算家暴吗?(家暴的认定标准)
- 遭遇家暴,我该怎么办?(求助与自救指南)
- 家暴会受到什么惩罚?能让对方坐牢吗?(法律责任)
- 因家暴离婚,法律有哪些保护规定?(离婚最新指引)
什么样的行为算“家暴”?法律认定标准
很多人可能觉得,家暴仅仅是指身体上的殴打。其实不是的,咱们有专门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里面明确规定了,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盛律师来划个重点!从上面可见家暴的形式有很多,我举几个例子吧,比如:
- 身体暴力: 这是最常见,大家也都比较熟悉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推搡、掴耳光、脚踢、殴打、用物品施暴、捆绑、禁闭、残害身体等。
- 精神暴力(同样是家暴!): 这个同样是伤害很大的家暴方式,只是更隐蔽。包括:
- 经常性、持续性的谩骂、侮辱、诽谤、贬低人格;
- 恐吓、威胁(比如扬言要伤害你、孩子、家人甚至宠物);
- 跟踪、骚扰、恶意监视;
- 强制隔离、不准与外界正常交往;
- 对你的生活、工作、社交进行过度控制和干涉。
- 性暴力: 加害人强迫受害人以其感到屈辱、恐惧、抵触的方式接受x行为,这个也是家暴。
- 经济控制: 严格控制家庭财物,不给生活费,以此摧毁受害人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以达到控制受害人的目的。这个比较隐蔽,大家也要注意下。
此外,我也提醒下家暴的适用对象: 不仅限于夫妻、父母子女之间,还包括 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此外,具有监护、扶养、寄养、同居等关系的人员之间发生的暴力行为,也参照反家庭暴力法执行。
正在遭遇家暴,我该怎么办?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正在经历家暴,先记住一点,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以下步骤至关重要:
- 首先呢要确保安全:如果正处于危险之中,尽量想办法离开现场! 去邻居家、朋友家、亲戚家,或者任何安全的公共场所。紧急情况下,毫不犹豫地拨打110报警!为什么一定要报警?
- 制止暴力: 警察的到来能有效制止正在发生的暴力。
- 留下记录: 警察的出警记录、询问笔录、伤情照片等,是认定家暴事实的关键证据。
- 获取《家庭暴力告诫书》: 对情节较轻的家暴行为,警察可以出具告诫书,这既是对施暴者的警告,也是重要的法律证据。
- 就医并保留证据: 无论伤势轻重,都要去医院检查。一则是能及时治疗,身体和心理的伤都需要治疗。此外还可以固定证据:医院的诊断证明、病历本、医疗费票据都是重要证据。务必拍照留存伤情照片(带日期最佳)。
- 收集和保存一切证据(非常关键!证据、证据、证据,我每次都会强调的地方): 比如下面这些常见的:
- 报警记录、告诫书;
- 病历、诊断证明、医药费单据、伤情照片;
- 目击证人证言(邻居、朋友、亲戚、社区工作人员等);
- 施暴者带有威胁、恐吓、侮辱内容的短信、微信、邮件等;
- 录音、录像(注意:在自家等私密空间录音录像证据效力可能更高,公共场合需谨慎,但为了证明家暴,通常会被法庭考虑);
- 被撕毁的衣物、被打坏的物品照片或实物;
- 施暴者的悔过书、保证书(如果有的话)。
- 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这是反家暴法赋予受害者的“护身符”。法院可以裁定禁止施暴者实施家暴;禁止其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责令其迁出申请人住所等。
- 谁能申请: 受害者本人,或在受害者无能力、受限制时代为申请的近亲属、公安机关、妇联、居/村委会等。
- 向谁申请: 向申请人或被申请人居住地、或者家暴行为发生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
- 重要性: 保护令具有法律强制力,施暴者违反即可面临罚款、拘留,甚至刑事责任。
- 寻求专业支持: 花点钱,咨询靠谱律师,了解你的权利,寻求法律代理(如离婚诉讼、申请保护令)。此外,家暴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适当寻求专业心理疏导也很重要。
家暴者会面临什么法律后果?怎么判刑?
家暴行为根据其严重程度,可能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
- 行政责任: 对于情节较轻、尚不构成犯罪的家暴行为,公安机关可以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处以警告、罚款、行政拘留(5-15日)。出具《家庭暴力告诫书》也是一种行政处理方式。
- 民事责任:,可以离婚,家暴是《民法典》明确规定的法定离婚理由。在离婚时,无过错方(受害者)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
- 刑事责任(“坐牢”): 如果家暴行为的暴力程度达到一定级别,将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故意伤害罪: 如造成被害人轻伤二级以上后果。刑期根据伤情程度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到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不等。
- 虐待罪: 指经常性、持续性地以打骂、冻饿、限制自由、侮辱等方式,情节恶劣地折磨、摧残家庭成员。一般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注意:“情节恶劣”是关键)
- 侮辱罪、诽谤罪: 如果精神暴力情节严重,达到这两个罪名的立案标准。
- 非法拘禁罪: 如长期限制人身自由。
- 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 在极端情况下导致死亡。
这里判刑轻重取决于行为的暴力程度、是否经常性、造成的伤害后果(轻伤?重伤?死亡?)、施暴者的主观恶性、悔罪态度等多种因素。
因家暴离婚,法律如何保护受害者?
《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家暴离婚的受害者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我们简单看下:
- 家暴是法定离婚理由: 调解无效的,法院应准予离婚。
- 人身安全保护令: 离婚诉讼期间,仍可申请。
- 子女抚养权: 法院会优先考虑子女的最佳利益和安全,通常倾向于将抚养权判给非施暴方。施暴方可能被限制甚至禁止探望。
- 财产分割:
- 照顾无过错方原则: 法院在分割共同财产时,会照顾无过错的受害方,即受害者可能分得更多财产。
- 离婚损害赔偿: 受害者可以在离婚诉讼中同时主张损害赔偿,包括物质和精神损害赔偿。
最后补充下,这里证据是关键: 要想获得上述法律保护,充分有效的家暴证据至关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前面反复强调要报警、就医、收集证据。
盛律师的建议
家暴不是“隐私”,是需要法律和社会共同干预的“公害”。如果你正在遭受家暴,盛律师希望你能知道:
- 你没有错,错的是施暴者。
- 你并不孤单,有法律和许多机构可以帮助你。
- 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打破沉默,寻求帮助。
法律是保护你的武器,当然前提是你要学会、然后勇敢地使用它。欢迎转发文章,让更多人了解家暴、认识家暴、拒绝家暴!
盛菲
广东瑞轩律师事务所
执业律师/腾讯员工好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