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抚养权归属:这5种情形更容易判给妈妈

平时做的离婚案件中,争议最大的往往是子女的抚养权。当事人问的最多的就是:“盛律师,离婚后孩子能判给我吗?” 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法院判子女归属的时候,会考虑很多因素,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

首先给大家科普下,不是看谁钱多、谁房子大就一定给谁抚养权。民法典中最核心的原则就一条:孩子跟谁过,对他的健康成长最有利。 所有的判决细则,都是在这个的前提下。

这篇文章呢,我主要来总结下,有哪些情况,妈妈获得抚养权的可能性更大?后面有时间了,我再总结下,哪些情况爸爸获得抚养权的可能性大。

孩子不满两周岁

这是最明确的一条。两岁以内的小宝宝,生活上对妈妈的依赖性特别强,正在哺乳期或者刚断奶不久,从情感需求和生理需求来说,跟着妈妈通常是更好的选择。所以,法律上明确规定,除非妈妈这边有特殊情况,比如有严重疾病、传染病,确实没能力照顾孩子,或者自己主动放弃,否则,两岁以内的小宝宝,一般都会优先判给妈妈。

妈妈照顾多

孩子已满两周岁不满八周岁,这时候法院在依据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原则进行判决时,主要考虑父母哪一方能够照顾孩子。

如果孩子从出生起,喂奶、换尿布、生病看护、日常陪伴,孩子的家庭作业经常是由妈妈签字,家长会经常由妈妈去开,课外活动由妈妈缴费、签字、陪同等,这些基本都是妈妈在负责,爸爸参与得比较少,那么妈妈这边就形成了更稳定的抚养关系和更深的感情联结。

法官会考虑这种“生活惯性”,突然改变环境和主要照顾人,对孩子成长不利。你能拿出证据证明这一点(比如照片、视频、家人邻居证言),就很有说服力。

排除不利成长因素

爸爸那边有明显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 比如,爸爸有家暴行为(这个一定要收集好证据!)、长期赌博、吸毒、酗酒等恶习,或者患有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精神疾病,再或者,爸爸的工作性质常年出差、作息极不规律,确实无法承担日常照顾孩子的责任。这些情况,法院为了保护孩子,也会更倾向于把抚养权判给妈妈。

尊重孩子意愿

孩子满八周岁,明确表示愿意跟妈妈生活: 孩子到了八岁,法律上认为他们有一定辨别是非和表达自己意愿的能力了。法院在判决前,通常会单独、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询问他们的意愿。如果孩子明确、真实地表示想跟妈妈,法院会非常重视这个意见。

特殊考虑

如果妈妈做了绝育手术,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 这虽然不是决定性因素,但在双方其他条件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法院有时会考虑到,如果孩子判给爸爸,妈妈未来再想有孩子就很难了,会对此有所考量。当然,除生育能力外,受教育程度、独立居所、经济收入、亲属协助情况也是起到正向作用的因素。

盛律师建议

上面说了这么多,到落到具体上,我也想再给大家一点条款之外的建议:

  1. 证据!证据!证据!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我总跟来咨询的人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别只在那靠一张嘴。你说你带孩子多,怎么证明?你说对方不适合带孩子,理由在哪?平时带娃的照片视频、孩子生病的就诊记录、老师邻居的证明、对方不良行为的证据(报警记录、悔过书等),平常你要有意识地收集和保留。

  2. 要保持稳定。 在离婚这个节骨眼上,尽量维持孩子现在熟悉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别轻易搬家、换学校。也千万别做傻事,比如偷偷把孩子藏起来不让对方见,这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可能让你在法官心里的印象分大打折扣。

  3. 找个靠谱的律师。 离婚和争取抚养权是个复杂的过程,如果条件允许,找个靠谱的律师帮你分析情况、准备材料、制定策略,会让你更有把握,也能少走弯路。

希望今天的内容对你有帮助。日子难熬的时候,多想想孩子,也多心疼心疼自己。需要法律帮助,随时可以找盛律师聊聊。

盛菲

广东瑞轩律师事务所
执业律师/腾讯员工好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