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他花的钱、签的合同无效?盛律师带你了解完全、限制、无民事行为能力
- 08 Jun, 2025
经常有当事人问我一些问题:
8岁的孩子偷偷拿父母的手机,给游戏充值、打赏主播好几万,这钱能要回来吗?
家里老人脑子不太清楚了,被人哄着签了合同把房子卖了,我们做子女的能主张合同无效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其实不难,只用你了解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民事行为能力。今天,盛律师来给大家法律科普下,民事行为能力到底是个啥,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什么是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听着很专业,没有学过法律的话,普通人可能都没听过这个名字,但其实很好理解。说白了,民事行为能力,就是法律判断你有没有资格、能不能独立地去办一些事,并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些”事”,就是我们生活里常见的签合同、买卖东西、接受赠与、立遗嘱等等。法律上叫”民事法律行为”。你能不能自己说了算,你做的事有没有法律效力,都取决于你有没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法律这么规定,当然不是为了限制谁,恰恰是为了保护那些”不能独立思考”或者”不能完全独立思考”的人,保护他们的财产不被侵害,也为了维护交易的公平和安全。
三种不同的民事行为能力人
根据《民法典》,这里分成了三类人,对应不同的民事行为能力。
第一类是大家最常见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这类人就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般 18 周岁以上的成年人,如果精神健康,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就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如果 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但能靠自己的劳动收入维持生活的,法律也把他们看作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比如,十六七岁就出去工作养活自己的少年。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处理自己的一切事务,签的合同、做的决定,都是有效的,也要自己承担全部责任。买房、卖车、贷款、结婚,都没问题。
第二类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这类人,脑子里有想法,但不够成熟,或者说不够健全,需要有人”扶一把”。这类人一般就是 8 周岁到 18 周岁之间的未成年人。还有那些因为精神疾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这需要在法律上经过特别程序认定)。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做一些和自己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事情。比如,一个10岁的孩子,自己去小卖部买个冰棍、买本练习册,这是有效的。但如果他要买一台一万块的电脑,或者接受别人赠送的一套房子,这就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这种行为,法律上叫”效力待定”。
什么是”效力待定”? 就是这事儿算不算数,得看他的监护人(通常是父母)同不同意。父母追认了,合同就有效;父母不同意,合同就自始无效,好像从没发生过一样。所以,文章开头说的孩子大额打赏主播,父母完全可以主张无效,把钱要回来。
第三类就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这类人,法律认为他们还不能或者已经不能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那些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或痴呆症患者(同样需要法律认定)。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做任何”民事法律行为”。他们做的一切相关行为,都是无效的。所有事情,都必须由他们的监护人代理。比如,给一个5岁的孩子买保险,签合同的必须是他的父母。如果老人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那么他稀里糊涂签的卖房合同,就是无效的。
盛律师说
对咱普通人来说,了解民法典关于民事行文能力的认定,你才能知道家人,特别是孩子和老人做出不理智的决定时,法律是否给了你”反悔”的权利。下次家里有小孩子游戏充了很多钱,你去游戏公司要退款的时候,说一句孩子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方就知道你是懂行的啦。
法律不冰冷,它只是用自己的规则在努力保护每一个人。
盛菲
广东瑞轩律师事务所
执业律师/腾讯员工好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