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真的被律师坑了?

写了 100 多篇法律科普文章,看了很多读者留言,才发现不少人都吐槽说被律师“坑了”。我就有点不明白了,律师真的有这么胆大,敢去坑人?还是说可能很多人对律师的预期太高,中间有什么误会?

其实,每次听到有人留言说被律师坑,我就知道,这个当事人肯定心里受了委屈。毕竟花了钱,请了律师,就是想解决问题。结果可能各种原因,律师没能让当事人达到预期,这滋味肯定不好受。当事人觉得自己被骗,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作为律师,看到“被律师坑了”,还是有些话想说。其实很多当事人对“坑”的理解,有不少偏差,这中间也有不少对律师工作的误解。我斗胆跟大家聊聊,哪些情况律师很冤枉,以及到底怎么才真的算被律师坑了。

输了官司,不等于被坑

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官司输了,是被律师坑的,这其实是最大的一个误区。懂行的都知道,打官司没人能保证“必胜”,这里面原因很多,我之前写过一篇:律师不能包赢,为什么还要请律师?为什么要警惕包赢的律师?,里面有详细聊过这个问题。如果一个律师拍着胸脯跟你说“包赢”,那你才要小心,这基本就是坑的开始。

只要你的律师尽职尽责了——认真准备材料、法庭上努力辩护、及时跟你沟通情况——那就算输了,也不能叫“被坑”。你真正要警惕的,是下面这几种情况。

真正的坑:收费不透明

第一种情况就是收费不透明,糊里糊涂让你交钱。正规的律师和律所,收费标准都是明确的。委托的时候,会让你签正式的合同,里面白纸黑字写清楚:是按阶段收费,还是按结果收费?律师费是多少,诉讼费、保全费这些又是怎么算?

最怕的是什么?就是那种事先说得模棱两可,事后这个费、那个费,冒出一大堆。或者收了钱,连个发票、收据都没有。你问他钱花在哪了,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之前有听一个当事人聊过,说他遇到的一个律师,签合同的时候说只要 1 万。后面又要一笔“打点费”,说是帮忙跑关系,当事人意识到有问题后没给,这律师就撂挑子不搭理当事人了。然后当事人前面给的钱也要不回来了,这种就是典型的坑人了。

态度极差,沟通极少

第二种我觉得也算是坑,就是拿了钱之后态度就变差了,沟通也极少,让当事人感觉“被消失”。请了律师,当事人有不懂的,可能时不时来问下,这种都是正常的。一个靠谱的律师也有责任给当事人解答疑问,也要主动去沟通一些进展。

如果你的律师,收了钱之后就跟人间蒸发了一样,电话不接,微信不回。你问他案子进展,他要么说“在办了”,要么嫌你烦。这种极度不负责任、完全不沟通的,确实是坑人。

出现低级甚至致命的失误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律师确实犯了些低级甚至致命错误。比如说记错开庭时间、搞错诉讼时效(导致你失去起诉的权利)、把关键证据弄丢了等。

这些都属于严重的执业失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这种直接影响案件结果的低级错误,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当然,就我身边来说,这种还没遇见过。毕竟这种对律师来说,是绝对的减分项,大家也都会特别注意,很少犯这种低级错误了。

终极巨坑:你找的可能不是真律师

上面说的几种情况,好歹对方还是个正经律师。但还有一种最极端、最恶劣的坑,就是你找的人压根就不是律师,而是”黑律师”!

社会上总有一些人,没考取律师执业资格,却冒充律师,到处招摇撞骗。他们可能在网上打着”金牌律师”的旗号,或者在法院门口散发名片,利用当事人不懂法、急于求成的心理,骗取高额费用。

这种”假律师”不仅会骗你的钱,更可怕的是,他们根本不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和办案能力,很可能把你的案子办得一塌糊涂,让你错失维权的最好时机。

所以,在委托之前,一定要核实对方的身份。你可以要求对方出示律师执业证,并且记下他的执业证号。然后,可以到他所在省份的司法厅(局)官网或者全国律师诚信信息公示平台http://credit.acla.org.cn/)上去查询。输入律师姓名、执业证号或者律所名称,一查便知真假。正规律师的信息都是公开可查的,查不到的,那就要万分警惕了!

我能想到的常见的被坑情况,大概就这么几种了,你如果有其他情况,欢迎留言讨论。

盛律师说

最后,我也想给大家说,律师这个职业,不是”神医”,不一定能包治百病。有些情况,律师也救不了,这不是律师故意坑你。

当然如果你真的遇到了我上面说的那些”坑”,也不是说就只能忍气吞声,自认倒霉了。你可以尝试跟他所在的律所沟通,如果解决不了,可以向当地的律师协会或者司法局投诉。只要你投诉理由站得住脚,律协和司法局应该不会坐视不管的。

最后,祝大家碰见的律师,都是能为你遮风挡雨的好律师。

盛菲

广东瑞轩律师事务所
执业律师/腾讯员工好评律师